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费用计算
微信扫码体验
电话咨询
分公司电话
400-010-8000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0-8000
到店咨询
金吉列留学北京总部2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8号楼IFC国际财源中心B座15层
010-56836688
如果有人问我,你未来最担心孩子什么?我会说,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不会玩”。当然这种玩,是健康的玩,是自得其乐、是兴趣广泛、是朋友众多,不是简单的感官刺激或金钱消费。前者是幸福的体验,后者是懒惰的放纵。
未来的世界里,当大部分工作都被机器取代的时候,也许你能去带着一群人玩,或吸引大家看你玩,才是精英阶层的工作岗位,也是机器暂时无法取代的工作岗位。
看看美帝,他们的农民人口不到 2% ,却养活 3 亿美国人,还有大量粮食出口。他们的工人人口不到 10% ,却仍然是世界制造大国。那么省下来的其他人都去哪儿了?大部分都进入各种娱乐体育服务事业了,也就是去“玩”儿啊。好莱坞的产值有多少?我不清楚,但随便一部大片电影都有 10 多亿的销售额吧。 NBA 的价值有多少?我也不清楚,但随便一个球星都有上千万美元的年收入吧。总之,娱乐、体育竞技、影视、甚至网络游戏这些“玩乐”产业在疯狂地发展,而且永远不会停止。
将来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
这就是趋势,将来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这句话其实是一本书的书名,《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它说娱乐在重构一切行业规则,重新定义你的产品、消费者……从娱乐化的角度,用娱乐化的方式。没错,以后就算是开公司,其实也是领着一群人在玩。小时候,如果能够组织一群人去玩,长大了,自然也能组织一群人去赚钱,这些能力都是相通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孩子王”,他总能带着一群孩子嗨起来,那么他的未来,恐怕要比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孩子要强很多倍,因为他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都可以秒杀其他孩子。
任何能力都靠练习的。如果一个孩子,他天天上学或放学,都在琢磨着怎么带一群人“去玩”,那么这方面的能力,练了十几年,日积月累,等他成年以后,比一个老实巴交的只会读书考试孩子要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再来看西方名校的录取标准,看那些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他们是怎么选择新生的?我也看了好多这方面的书,其实总结起来,不过三条:学得好、玩得好、能带着大家玩。
“学得好”是基础,基本的 GPA 、 SAT 成绩要过得去,托福雅思要搞定,有些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就更好了。世界这么大,成绩上考个好分数,实在是小意思,更重要的比拼其实是“玩”。“玩得好”,玩出性格、玩出创意、玩到世界顶尖,而且还能带着一个团队玩到世界顶尖,或者玩到感动世人,那就没问题了,这些名校就排着队过来录取你了。
所以啊,我看到很多中国父母为孩子的考试成绩担心,却很少见过中国父母为孩子会不会玩、会不会自得其乐、会不会呼朋唤友和呼风唤雨而担心。如果孩子真会玩,以玩的激情和能力,那点应试能力真不是个事儿。
因为,有“玩”的心态垫底,现在的应试教育不过是一个拙劣的考试游戏罢了。既然参与这个游戏,咱们大可以放松心情,设计攻略,在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思想阳光的前提下,激发对知识的兴趣,顺便把这个考试游戏考个高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把一切教育的科目都转化成游戏来玩,又有什么不可以?
有个话题很火,就是说教育到底是快乐的还是辛苦的。两边都吵得一塌糊涂、不死不休。咱和个稀泥吧:假设你怀着登顶的梦想去登珠峰,空气稀薄、路途艰险、寒风刺骨,辛苦不辛苦?当然辛苦!但是呢,挑战自我、实现理想、登临绝顶,快乐不快乐?当然快乐!
要怎样培养孩子“会玩”的能力呢?
1 、要有游戏世间的精神
咱们做父母的,自己本身也要慢慢地学会玩。在忙完一切工作以后,回到家里,可不能再对着孩子大眼瞪小眼,或者自己看手机不去管他哦。下班的路上,就应该是情绪模式转换的过程,从公司的“白骨精”模式,转换成家里的“神经病”模式,百无禁忌地陪小朋友疯玩吧。
吃饭、走路、洗澡、睡前,都可以是游戏嘛。吃饭不重要,吃得开心才重要;走路快慢不重要,走得有趣才重要;洗不洗得干净不重要,洗得好玩才重要。让咱们慢慢锻炼吧,因为 30 年后,会设计游戏、会讲故事、会随手利用任何道具和资源、会角色扮演、会共情和会跨界的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聚会策划师、游戏组织者是社会上最核心的人才。
2 、要有体验幸福的能力
一定要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而幸福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独处时,一个人能自得其乐、专注沉迷于某项活动,能力水平迅速超越大部分人,就是幸福体验;聚会时,一群人能呼朋唤友、组织策划于某项活动,让大部分人都玩得非常嗨爽,就是幸福体验。
想必大家都参加过同学聚会、老乡聚会、公司年会、朋友婚宴、客户酒宴、死党生日,如此等等,你能找出几次印象深刻、尽兴而归的场合吗?很少!对吧?除非碰巧遇到一个“会玩”的家伙。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扭曲气场、影响环境、哄抬气氛,让我们可以轰轰烈烈、爽爽快快的宣泄。这些人才,才是 21 世纪最贵的,也是最幸福的人。
总之,会玩的孩子,才有未来。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 30年后成为幸福的人?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 30 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有钱?有房?有车?有工作?未来 30 年,你知道他们将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
对于 70 、 80 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拼搏,总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而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
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 3D 设备,已经走进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需要多少年,才发现今年已经诞生了可以实时翻译的手机工具 . ……
教育的英文单词 Eucation 是苏格拉底发明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 E ”是向外的意思,“ uce ”是引导,“ tion ”是名词,本意是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讲一个故事:
1956 年,一个美国黑人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联邦大法院, 6 位大法官坐到一起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 4 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大法官们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著名的 1956 年教育法案。
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孩子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的学校的。)
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现在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是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今天的小学生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 35 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的: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 35 岁,也就是 2040 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 16 、 18 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2040年的职业环境会是什么样子?
第一个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 在过去 20 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 20 年会极大程度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可能面临失业。比如现在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
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 1993 年员工有 67% 是 MBA , 2003 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 41% 。现在 10 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 MBA 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 MFA ( Masterof fine art ),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 MFA 慢慢替掉了 MBA 。
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近几年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逻辑呢?
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
第二个改变就是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 。 2010 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 2.97 年,世界五百强是 40 年,而世界一千强是 30 年,而我们的职业生涯至少也有 30 多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时候,公司正好倒了。
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 40 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 5-7 份工作,而且换 2-3 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是在害他呢?
第三个改变,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 中国和美国的 GDP , 2008 年中国人均 GDP 是 3400 美金, 2013 年人均 6470 美金。预计到 2016 年中国人均 GDP 到八千美金, 2025 年中美 GDP 就会接近, 2040 年就会持平。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3000 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 8000 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上升。
所以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在我们看来有点小奢侈。现在的 90 后主要需求是什么? 90 后是第一批公开在网络上承认自己是脑残、屌丝,承认对方是女神。心理学上,一个人的内心要极其的强大,才敢自贬到这个样子。
现在的 90 后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 90 后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从理性到感性 。着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
当 2040 年,活的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第二个:从规划到创造。 未来我们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于是到他 35 岁那年,真正面临他的职业变化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懂,而他一次选择都没有做过。
所以一个真正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第三个: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
讲一个真实的发生在小吃店的故事:
一天,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跟着一个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刚参加过一个小演出,但小姑娘嘟着嘴不开心。原来小姑娘刚参加小提琴的三级考试,没考过。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这个时刻陪伴着你。
在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帮你的孩子,拿到这个能力。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韩国留学
©2024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