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9 FALL录取季已落幕,想必很多小伙伴都有所耳闻这新一年的录取情况——“录取率创史上最低”……而在名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成绩类的“硬实力”已经很难凸显学生的竞争力,相反,课外活动类的“软实力”渐渐成为名校招生官看重的考量标准。
针对当下的这种情况,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美国高校眼中的“课外活动”。 希望读完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重新认识“课外活动”,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为未来美本高校申请助力。
为什么美国名校看重课外活动?
古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曾说:“智慧是对一切事物产生这些事物的原因的领悟”。同样, 我们要了解美国名校对课外活动的衡量指标,就要先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看重课外活动。
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的招生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寻求课外活动成就突出的学生”。同时,康纳尔大学也提出“对参与了很多课外活动的学生很感兴趣”,密歇根州立大学也表示“在寻找那些拥有领导力才能和丰富多样经历的学生”。
美国名校的招生官在选择学生时之所以会看重“课外活动”,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学生的“硬实力”很难区分差别,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除学习以外的特质和能力,包括好奇心、领导力、社会责任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美国,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的各大名校都希望培养世界顶尖的优秀人才,是能够承担起“改变世界”的责任和理想,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优质人才。那么,在挑选学生的时候自然就是看重有这样能力潜质的学生。 而招生官想要了解这些潜在的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中去了解。
课外活动众多,避免进入“三大误区”
如今,随着“课外活动”类软实力在申请名校比重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关注对“课外活动”的加强。但是面对选择众多类型和数量的课外活动,我们往往陷入一些陷阱中,进入“误区”。 而这些“思想误区”是非常可怕的,它可能会导致我们“事倍功半”。 早日了解这些“误区”,会帮助我们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误区一:宽度×→ 正确:深度√
很多家长认为,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成为一个“全才”才是正确的。于是给学生报了各种各样类型的活动和课程,一个学生可能会了解“十八般武艺”,但却“样样不精通”。这可以说是家长普遍的做法和观念。然而在这里,老师不否认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件好事儿。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孩子不停参与“一般性的活动”是达不到锻炼能力的作用的,也不会受到招生官的青睐。
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名校招生官们曾说:希望看到学生参与的是“有深度的课外活动”,即“专注并深化一种或两种活动或爱好,而不是同时参与一般的活动”。斯坦福大学也表示:“精通一两个体育项目比在五六个社团里面瞎混能更好地体现你的热情。我们想看到你有没有因为在俱乐部、学校或者更大的社团而改变,并且我们还想知道这些经历对你的影响。”
因此,我们更需要的是不断加强我们自身的“长板”,而不是一直想着弥补自己的“短板”。 因为毕竟招生官希望招到是一个覆盖各种各样学生的班级,而非一个全面的学生。同时,我们需要注意: 参与一个活动的“深度”不仅表现在“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学生是否有一定的成长 (包括能力、眼界、思想等)?对身边的人或事有影响?对活动或组织有贡献?而这些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只有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索,才能在这个领域得到一定的“收获”。
误区二:从众×→ 正确:独特√
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诶?隔壁王阿姨的孩子去参加了xxx活动,李阿姨家的闺女和赵叔叔的闺女也去参加了!听说这个活动特别好,儿子也去参加一下吧!对以后申请学校一定有帮助……”
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从众心理”。 “从众”不是不好,而是要选择性“从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别人都去参加的活动一定是好的,所以自己也应该去参加。但是我们没有考虑:这些活动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美国名校招生官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会经常考虑一个问题:“What is unique about this stuent? ”也就是这个学生的独特点在何处。试想一下,如果正在阅读文章的你是招生官的话,会希望招到的学生都是参加过一样活动的人吗?我们要知道,别人都参与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需要学会思考自己的特长在哪里,选择性参与可以让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到“更精准”地提升自己。
建议正确的做法是:在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后,向目标学校的前辈(可以是学长学姐,或者有经验的老师)了解该领域的活动有哪些,然后再选择参与。这样一来比“盲目”参加活动更能高效、高质地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误区三:数量×→正确:质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和学生认为,参加的活动越多越好(注意此处与第一点有细微差别:第一点强调的是活动的种类多样,这一点强调的是数量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因为比参加活动数量多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质量”。
这个“质量”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活动本身的含金量。 也就是说,这个活动是否是得到公众及权威的认可,是否是国家级、世界级的活动。就好比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和普通数学竞赛的区别,一般来说等级越高、认可度越高的活动含金量会相对越高。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那些不是国家级或国际级的活动就不是值得参加的。
因为我们还要考虑第二点,即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就。 换而言之,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是否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是否获得了荣誉或者奖项?是否有成果?比如说制作了自己的作品,活动成果被媒体报道等。
“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我们站在一个相对高的平台,接触的人、了解的事都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与此同时,如果学生还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活动的认可(得奖、晋级或被表扬一类的),或是在某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成长,这样就更加凸显了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的收获。
总结以上三点,可以理解为: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或特长点在哪里,即“unique”的地方;其次就是选择与自己兴趣点相符合的、含金量高的活动;最后就是花一定长度的时间、做一定深度的实践、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同时避免选择三大误区——“宽度”、“从众”和“数量”。 如果做到以上所说的,相信会大大提高成为名校招生官青睐对象的几率!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韩国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