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发布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上,股神沃伦·巴菲特荣登第3。这位传奇大亨不仅以平均价格47万美元的“巴菲特午餐”而闻名,同时还是一位身价达788亿美元、终身捐赠达351亿美元的超级富豪。
但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他曾经很害怕公开演讲。
巴菲特曾经是一个内向的大学生,会刻意避免要求他在课堂上发言的课程。在大学期间,他曾经鼓起勇气报名过一个演讲活动,但却由于怯场而中途放弃了。
21岁时,他开始进行股票投资,意识到演讲是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于是他又参加了戴尔·卡内基的公开演讲课程,这一次他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成功拿到了通过证书。巴菲特把这个证书摆在办公室里,并且骄傲地说:
“在我的办公室里,你不会看到我从内布拉斯加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学位证书,但你会看到我从戴尔卡内基课程获得的奖状。”
哈利王子也曾透露自己很害怕在公众场合进行演讲:“不论观众的规模是大还是小,我都会在公开演讲之前非常紧张,尽管我一直开着玩笑,但在穿着西服进入满屋子都是人的房间之前,我都会极度焦虑。”
但哈利王子在2007年戴安娜王妃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上发表的演讲感动了全世界的听众,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了他自身和王室的良好形象,被人所熟知。
演讲,究竟是一种什么能力,能够让富有如巴菲特、显赫如哈利王子都如此看重?其实,这项能力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掌握了演讲力,你的孩子或许就是下一个巴菲特。
演讲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当时的成年男性公民有义务参与公民大会,游说和演讲是政治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他们认为言论对民主的形成至关重要。对当时的人来说,公开演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是维持民主的必要条件。
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多次登上雅典公民大会讲坛,发挥全部演讲才能和精力声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维护雅典的主权和尊严。德摩斯梯尼反对腓力的演说 “腓里皮克”(“腓里皮卡”一词的单数)甚至成了一个固有名词,专指猛烈抨击和揭露政治的演说。
时至今日,仍旧有多种情况需要我们站在观众面前说话,这种说话虽然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形式,但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信息类演讲的目的是与观众分享某个领域的知识。例如,你可能会被领导指派向同事讲解如何使用新的电脑软件,或者向经理汇报项目的最新进度。
消防员给群众讲解如何在火灾中逃生、教师给学生讲课、医生向患者解释病情,这些也是信息类演讲的一种,只是对象和听众的规模不同罢了,但目的都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
2016年,在美国总统竞选的白热化阶段,曾是真人秀主持人的特朗普在演讲中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了一个黑暗的美国,称自己可以让美国梦复活,从而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希拉里,成为了新的执政者。
说服他人是我们进行演讲的另一个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需要说服或者激励的方式来促使他人改变信仰、采取行动或重新考虑决定。对于政客自不必说,发表有说服力的演讲是他们成功的关键部分,从说服客户购买公司的产品,到呼吁民众保护流浪动物,都涉及通过公开演讲影响他人。
自古希腊时代以来,娱乐性的演讲一直很重要,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够在礼仪性场合下发表富于辞藻的演说也是一种重要的谈吐技巧。
从自我介绍到婚礼敬酒,从戛纳电影节的颁奖礼到追悼会的颂词,礼仪性演讲涉及到我们生活中一系列的场合。
演讲的过程可以用Dean Barnlun提出的交易型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每个人都同时既是信息的发送方又是信息的接受方,并由两方共同处理这个信息,人们根据自己共同的经验来为本次互动提供意义。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演说者要回忆和思考自己的经验中有哪些可以用于这场演讲,并且把它们转化成信息传递出去,听众接收这些信息,并与自己的经验进行匹配。Barnlun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演讲者和听众经验的不对等,一定会产生理解偏差,而演讲者的职责就是用语言技巧和解释说明来尽量弥补这种偏差。
因此,批判性的思维、语言及非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听众的共情能力就构成了演讲最需要的几项基本技能。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演讲究竟是什么。但仍有人会问,演讲到底有什么用?
现在社会已经不再施行古希腊的城邦政治,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我们对着观众讲话的机会少之又少。有人会说,我天生不擅长讲话,但是我专业素养很强,老板交给我的工作我都能出色的完成,那么我还需要苦练这项技能吗?
实际上,作为一项软技能,演讲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专业技能更加有用。如果你认为演讲技能并不重要,那说明你永远无法成为像巴菲特和乔布斯那样的人。
巴菲特认为公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职场上最重要的能力,掌握演讲这个技能可以使你的职场价值提升50%,而他自身的成功与这种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在iPhone发布会上,史蒂夫·乔布斯使用引人入胜的幻灯片和巧妙的语言技巧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产品上,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和商人,乔布斯的演讲技巧无疑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企业家,你的价值就在于思考,”乔布斯说,“但如果你不能说服其他人为你的想法投资,那么它就一文不值。”
演讲不仅是一种商业技能,同时也是领导者的技能。
领导力研究者Bener认为,强大的领导力来源于有效的表达,清晰的沟通可以使得演讲者获得他人的关注,这对领导者来说很重要,有些公司的高管每年会花费数百万美元聘请专家专门学习公开演讲技巧。著名的领导理论大师沃伦·本尼斯说:“领导者与常人的区别在于,领导者能够把握说话的技巧,清楚地表达人类共同的梦想。”
一个领导者给人留下的印象应该是自信、智慧、沉稳从容的,可以想象,一个在台上抑扬顿挫、侃侃而谈的领导者无疑会给人留下充满斗志、积极向上的印象,同时也更能激发员工的认同感。
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者在员工面前讲话时声调平淡,缺乏逻辑,眼神躲闪,还夹杂着“嗯”“呃”等不确定的语气词,员工会怎么想?他们一定不会觉得这个人有足够的领导能力。
即使你并无成为领导者的志向,掌握演讲的技能也是有必要的。
《商业与策略》的编辑Joel Kurtzman创造了“思想领袖”这个术语,以形容为商业贡献新想法的人。他认为演讲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思想领袖”。商业顾问Ken Lizotte认为,通过演讲,自身的诉求能够得到良好的表达,还可以将知识与能力结合,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
如果说学习能力是一种“输入”技能,那么演讲力就是一种“输出”技能,他们对于塑造一个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同等重要。在当下,大部分人从小就开始反复练习和巩固“输入”技能,但“输出”技能却格外贫乏和单调。
在美国,学校从很小就开始训练孩子公开演讲的能力。
在美国的幼儿园,年仅5岁的孩子会被要求在全班同学面前简单地谈论自己今天过得怎么样,这种训练作为课堂活动的一部分,是往后公开演讲的基础。
再大一点,学生们会参与模拟法庭(Mock trial),这项课外活动的覆盖面非常广,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都可以参与,模拟法庭与辩论很类似,分为两方,学生们会在竞争环境中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批判性思维、演讲力和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为了训练演讲技巧,美国还成立了一个叫做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可译为国际演讲会)的非营利教育机构,这个机构的运行形式类似于俱乐部,会举行定期的集会,集会主题就是当众演讲。会议分为几个部分,其中包括:
其他的活动类似于辩论队、戏剧社和学生会等社团也是美国人热衷参与的活动,但中国人却似乎更喜欢把自己闷在实验室和自习室中做题,这大概与从小形成的教育观念有关。
美国从小便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一些顶尖牛校也格外注重考生清晰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一位大学招生官说:“内向和害羞并没有错,但是不自信和缺乏表达能力则会让你在面试官心中减分。”
而中国教育更偏向实用主义,对于演讲这种软能力,大多数家长会一头雾水:“弄这玩意有啥用?”
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孩子在学术方面无可挑剔,但想让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却非常难。
正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演讲力这项技能的重视,才导致大多数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
据调查,75%的人会在公开演讲时感到焦虑和紧张,大部分的人甚至害怕公开演讲甚于害怕死亡。
“即使事先演练了无数遍,在站到台上的那一刻还是大脑一片空白,台下那么多双眼睛都在我身上,我根本无法思考自己在讲什么。”
这种在公众面前不敢讲话的特性不仅表现在上台演讲,在课堂发言中也格外明显。亚利桑那大学的一名教授说,在他的课堂上,最的一群人一定是中国学生,无论他怎么鼓励他们,他们就是不说话。
但万幸的是,培养演讲力这个能力从现在开始也不算晚。社会学家Anrew Zekeri认为,克服在公众面前演讲的恐惧可以从以下几个简单的方面做起:
近几年,知名演讲平台TED开设了TED X TEEN的衍生项目,在这个活动中,进行18分钟演讲的不再是各界杰出人物,而是十几岁的中学生。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青少年在如此大的平台上丝毫不慌,举手投足间透露着自信的气场,侃侃而谈。我相信很多中国家长如果看到这一幕,都会心生艳羡:我也想让我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这并不难。
演讲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并不是什么天赋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只要这项能力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讲台中央的演讲者。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韩国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