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科为什么答案是yes?
首先,这个yes是从统计概率上所讲的。因为这个题目问的是几率。我当然知道有反例。比如和创有一个学数学的学生,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没有一篇paper,现在在一所专排非常靠前的学校读ph,而且这个学生标化其实不是很高。和创这些年拿到理科录取结果的,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几乎都是有科研经历的。如果没有,毫无疑问就是硬伤。
然后说why。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学科本来就是这个特点嘛。理科大家会发现,硕士项目都开得少,多数是要读ph才能有好的就业竞争力的。这个学科就需要有学术基础扎实,善于思考,有好奇心,并且有能力去通过自己的知识去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人。而科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这种能力的方式啊。你光说你强,你又拿不出证据证明你有这个能力,我为什么信你?
我一直在各种领域跟大家科普:学校用holistic amission(综合评审)的核心就是,通过直追本质的方式去挑我这个项目需要的,有可能在我这个领域能够成功的“潜力股”。无论是高中、本科新生、本科转学、硕士、博士,都是这个逻辑。
2、工科为什么答案是“看情况”?
因为工科情况和理科有所不同,它既可以去搞探索性研究,也可以是直接搞工程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就不是这个领域研究生必须的素质了。你如果不搞研发,你有相关的技术能力,你是不是擅长读文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去验证,去用数据分析,等等,这些都是不是必须的。
比如我有个同学,理论知识学得一般,但是动手能力超强,大一金工实习,做出来的锤子(不小心暴露年龄了,哈哈)全班第一,非常漂亮,连工厂师傅都夸他。后来去工作的时候,晋升就很快。你让他写论文,那就算了吧……所以在工科,需要结合你所申请的项目,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去判断,到底是不是要搞科研。
给大家说一个和创学员的例子吧:这个学生目标很清晰,就是去硅谷当码农,虽然基础不是很好,本科学校也不是很好,也没有科研经历,去了美国之后,一切以技能为目标,刷题,练编程,丰富简历编程相关的履历,成为他们班唯一一个进facebook的学生。所以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在有些项目的需求上,科研,不是必须的能力。
为什么工科研究生科研也是个比较常见的事情呢?
因为对于很多美国大学来说,他们希望招收的准研究生是优秀的,而本科阶段有能力做科研,有能力去主动尝试的年轻人,无论是证明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势,还是证明自己对专业的兴趣,都是有意义的,所以相对于只有gpa的年轻人,有科研经历的年轻人自然会更有优势。
3、商科为什么是no?
首先还是要强调一下,这个是统计概率层面的。对于大多数商科学生来说,申请的时候是没有科研经历的。无论是和创的学员的情况,还是其他地方所了解到的情况,都是如此。
道理也还是上面所说的:科研能力,不是商科必须技能。商科是个实践性学科,课堂上的那些理论知识,都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应用。
如果不是想搞学术研究,搞商业理论,那么科研能力,对学生的就业其实没什么帮助。大家看看商学院一年招多少ph就知道了(基本上一个系一年就一两个名额。我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商科读ph的比例的学生比理工科低90%)。
所以,对于商科的申请,也是回归到本质去思考:
这个program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我自己究竟想以后干什么?
我读的这个program对我未来的就业有什么帮助?
一旦用这种思维去思考,答案也就比较清楚了:
在一个商业组织中,一个部门中,用自己的基本的专业知识,在商业组织中,进行实战训练→实习→用接近于实战的状态去学习,才是最好的培养相关能力,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成长潜质的最好方式。
即使不是全职的实习,用相关的商业竞赛,去锻炼和展现自己的领导力、presentation的能力,秀自己的interpersonal skill;用相关的能力竞赛,比如数学竞赛体现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数学实战能力(对申请金融的学生),都是比科研要好的选择。
至于科研,除非你想走学术路线这种特别冷的道路,否则对申请虽然有帮助,但是同样的时间精力,不如去找实习来得产出更高。
所以从最后的结果来说,就是科研对录取不存在提问所说的几率下降的关系。
4、为什么文科的答案是“看情况”?
道理跟工科一样,文科有不少专业,比如mpp,经济学,你做实习,做科研,都是可以的,你可以是ph路径,也可以是master路径。而这两者培养的人才目标不同,人才的素质需求也不同。比如像tesol这种专业,教学实践可能比你研究教学理论的意义更大。比如东亚研究,你可以是研究东亚文化,也可以是在相关的公司实践。所以,在文科这个大领域,答案自然就变成了“看情况。”
但终究还是跳不出我说的那个底层逻辑:是不是符合项目的培养目标,人才素质需求?是不是值得培养的“潜力股”?
最后谈谈“道”和“术”的问题:
1、其实,我之所以把和创的mission定为“提升学生的留学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就是因为我在做了十几年留学后,见过了各种留学生,追踪他们十几年的发展轨迹之后,我明白,留学,虽然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如果没有基于对“我是谁,我要去哪儿”这个问题的思考,仅仅考虑“术”的东西,即使可以获得短期的成功,成功留学,也做不到留学成功。
2、看过我其他东西的朋友会明白,我虽然在“技”方面是专业的,但是我之所以能够做到“技”方面的提升,其实靠的恰恰是对“道”的思考。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
如果大家不知道自己改如何开始科研,也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可以联系曹老师帮助你做出合理的分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咨询!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韩国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