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大概没有哪个地方能像别列捷尔金诺一样,曾经住着这个国家最好的笔。他们在这城郊绿树掩映里,描绘了风云跌宕的过往,畅想了乌托邦式的国家未来。别列捷尔金诺:半部苏联文学史。那些年,那些事,文坛恩怨纠葛都在莫斯科郊外这小村庄里上演过。
在苏联作协成立之前,苏联作家领导班子曾就作家居所问题发起过讨论。1932年春,高尔基在给费定的信中提到,莫斯科正上马一个项目:选20-25名最有才华的作家,给他们充裕的物质条件,允许他们研究任何资料,并让他们尝试写出能回答时代迫切问题的书。一开始时计划在莫斯科郊外某处建造宾馆以供作家们居住。但斯大林觉得单建宾馆远远不够,作家们不愿意长久与自己家人分开。应该在莫斯科郊外建造一个城市,以便让这些作家与家人们住在一起,但又互不影响且高效工作。这算是苏联官方文学社会订货模式交付作家的定金。不过,能在莫斯科享受到独立居所的作家少之又少。1934年苏联作协正式成员1500人,能有资格入住别列捷尔金诺的也不过区区二十几个人。1933年到1934年苏联作协与文学基金会成立之后,这一项目很快落实。项目经费由国家资助,给作家建造独立居所。但作家仅有居所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不可世代相传。在作家去世一年半之后,住所归属权将交由委员会重新讨论分配。第一批进入别列捷尔金诺的作家有皮里尼亚克、帕斯捷尔纳克、马雷什金、金斯堡、巴别尔、莎吉娘、列昂诺夫等当代知名作家。1938年,著名的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科尔涅·楚科夫斯基搬到了别列捷尔金诺。
别列捷尔金诺的命运是曲折的,它见证了大清洗的愁云笼罩。对于1937-1938年的作家来说,别列捷尔金诺成了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站,这其中就包括天才作家巴别尔以及皮利尼亚克等(他们在此地被捕后被枪决)。大清洗过后则是战争炮火的洗礼。当德军的炮火逼近莫斯科时,在莫斯科郊外的尔金诺享受了特殊待遇,作家别墅群多毁于战火。作家上了前线,这其中就包括写《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西蒙诺夫。别列捷尔金诺直到战后才恢复原有的生机。生机是战后重建的新建筑带来的,也是孩子们带来的。1955年开始,楚科夫斯基开始在别列捷尔金诺举办“你好,夏天” ﹙"здравствуй, лето"﹚和 “再见,夏天” ("прощай, лето!")儿童文学篝火节,邀请孩子们前来参加,篝火节入场券是五个松果。一时间,盛况空前,节日持续到1969年作家去世。
晚会上,别列捷尔金诺的知名艺术家和作家都会参与。这一传统自楚科夫斯基去世后停摆数十年上世纪末又再次兴起,直至今日(只是当代知名作家们已经不居住在这里了)。
死亡也常常伴随着这座村庄。1956年,法捷耶夫在别列捷尔金诺自杀。留下绝望的遗言:“我看不到继续活下去的可能,因为党过分自信和无知的领导毁了我为之奉献一生的艺术,现已无法纠正……” 法捷耶夫的坟茔没留在别列捷尔金诺,而葬在了如今莫斯科市中心的新圣女公墓。
他因为这本未在苏联出版的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住在隔壁的费定代表组织前来劝说他放弃。
迫于压力,帕斯捷尔纳克最后不得不拒绝领奖,并在在极度苦闷中度过了余下日子。1960年5月30日,诗人说着“我快乐”离开人世。6月2日,初夏,莫斯科郊外盛开着丁香和苹果花,花香里四五千人,浩浩荡荡自发前来为诗人送别。这是民众对一位无冕诗人的认可,也是一个文学家最大的幸福。据说,棺椁经过费定别墅前,他关上了窗户。如今属于费定的那栋别墅已经不知所踪,帕斯捷尔纳克的小别墅依然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样子,地炫耀着。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咨询!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韩国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